《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梅兰芳学艺》一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梅兰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但对于当今被一系列动画片淹没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和遥远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京剧,缺乏了解,就更谈不上去喜欢这个中国的国粹。
课文意在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我想道理的揭示并不难,只是,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我们却越来越忽视,很多人都对它没什么好感,教学本课时,我得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最初的兴趣。
一、第一印象很重要。
我制作了PPT课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初,出示京剧中精美的图片,如:艳丽的服装、多样的脸谱、不同的角色等,让学生在脑中有个美的初印象。再欣赏梅兰芳唱的京剧视频片段,让孩子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上感受京剧,再介绍梅兰芳此人,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就显得简单不少,不会像以往一样出现学完课文后连梅兰芳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情况,也让京剧这一中国国粹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很了不起的感觉。
二、读中感悟不能少。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以“梅兰芳小时侯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面对困难他退缩、放弃了吗?他是怎样做的?”为线展开教学。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抓住难句“不是唱戏的料子”,让学生通过读进行填空练习,“因为……所以师傅说……”和“师傅说……是因为……”,使学生真正读懂第一段。朗读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所以注重读,读词和句,第二自然段通过“紧盯、注视、渐渐、会说话”等词,体会梅兰芳练习眼神的辛苦。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2上个星期,我上了一节《梅兰芳学艺》,改了两次教案,收获很多。细细回味,有欣喜,也有遗憾。
《梅兰芳学艺》一文介绍了梅兰芳拜师学艺,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课文先介绍了梅兰芳拜师学艺受阻,接着重点介绍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代名师。
本节课思路清晰,我选用依次抓重点词朗读每小节,读中体会,以读促思,体会梅兰芳的勤奋刻苦。本节课有两大亮点;
一、拓展故事。
教学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畅谈读完这一小节的想法,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由于学生对梅兰芳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我适时地补充了他小时候的故事:梅兰芳小时候眼睛近视,迎风流泪,老师朱素云多次教导仍不见效果,拂袖而去,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拓展的小故事让学生明了梅兰芳天资不足,连老师都对他没有信心。通过学生想象梅兰芳和自己的对话,感受他学艺决心的坚定。
二、巧抓关键词。
“勤学苦练”一词是全文的关键词,我紧扣这一词语设计教学。通过朗读第二小节来感受他的勤学苦练,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也就水到渠成。
在教学第二小节的过程中,我抓住“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一句进行朗读,紧扣重点词“紧盯”“ 注视”“ 常常”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紧盯”“ 注视”,我先让学生进行简单表演,从而明白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亲自当一回梅兰芳,紧盯飞到教室里来的一群鸽子。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可学生仍感眼睛酸涩。紧接着,我创设情境,秋高气爽的早晨、骄阳似火的中午、大雪纷飞的冬天,梅兰芳都在坚持练习,感受梅兰芳的坚持。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对话,通过妈妈劝说梅兰芳回家,可他虽觉得劳累仍不停止练习,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如此坚定。这样的词语教学,老师一步一步,有的放矢,层层深入,“紧盯”“注视”这两个词语就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3《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全文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学生对梅兰芳了解比较少,所以我决定从课题质疑入手,重点抓住梅兰芳是个什么人、他想学什么、是怎么学的等几个问题展开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让他们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联系生活,探究寻找答案,抓住关键词句深入领悟勤学苦练的学艺过程。
其中“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儿童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让同学来学学文中梅兰芳 “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这样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做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头晕了,有的说我的眼睛有点酸,有的学生说我的眼泪要流下来……这样小小的一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练习的“苦”和“累”,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4一、读正确、流利并不是十分容易达到的。
我制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读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从课题导入新课后,让孩子们把课文读正确,像往常一样让他们自由读两遍后,来指名读,三个小朋友有两个读不准确。这样,我不得不改变计划,又给了读一遍的时间。再来指名检查。才算勉强过关。这样比原计划超时了五分钟。然后是读流利的训练。这次,我给的时间长一点,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相互检查。最后,我又叫了三名同学读,还是有两名同学掌握不好停顿,有读破句现象。因此,我范读了一遍。又让孩子们练习。并说一会来比赛读,看哪一组读得好。练习以后,再检查,每组抽一名来代表本组。这一回效果好多了,可照我想的还有距离。因此,最后我和孩子们比赛读,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我读第三段。这样又加强了一遍。下课铃声响了。这一节课我只完成了一个任务。但细算起来,课文一共读了十一遍。总说得过去了。心里踏实了些。
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并不像我想得那么难。
由于第一课时,只进行了读正确、读流利的初读训练。因此第二课时的任务要重一些,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学完十个生字吗?我没有把握,但很有信心。上课伊始,我就给孩子们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这节课我们有两个任务,第一是有感情是朗读背诵这篇课文,第二个任务是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有!”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为什么?这一课时孩子们学得十分轻松。从第三自然段学起,每一段抓住重点词,来体会梅兰芳的勤学苦练,加上一些表演,以演促读。孩子们读得绘声绘色,最后学第一自然段,我让孩子们对梅兰芳的师傅说点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您有点太狠心了!”有的说:“您说他不是料子,可他却成了世界闻名 ……此处隐藏5271个字……p>
最后让学生通过练习里学习的四字词语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等词的回忆和读,使学生结合梅兰芳学艺的事情,既弄明白了这些词的意思,又使学生更加懂得梅兰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2在学习第一段时,根据学生的问题,我适时地介绍了梅兰芳。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的内容。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出生于北京。4岁丧父,15岁丧母,幼年家境贫寒,生活很苦,靠作琴师的伯父微薄的资助而生活。因为没有机会上学,他从8岁起就进入戏班子拜师学艺,开始步入京剧界。在戏班时,梅兰芳从师吴菱仙老师。吴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每段唱词都要求梅兰芳背诵二、三十遍。有时虽然已经十分困倦了,嘴里唱着唱词,眼睛的上眼皮与下眼皮都分不开了,当他被老师推醒后,他又重新打起精神来,继续演练。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梅兰芳的京剧启蒙学习开始了。幼年时的梅兰芳,圆圆的小脸,水汪汪的一对眼睛炯炯有神,但稍微有点近视,迎风有点流泪,眼皮有些下垂,眼珠转动不太灵活。梅兰芳自幼性格腼腆,见生人不会说话。当时吴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这样说的:“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京剧的常识,最后交流了自己学习的收获。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看到,语文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本次活动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才产生的。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来看,学生确实表现得更主动。
首先问题从学生那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就想尽一切办法求助于家长、老师,甚至于以帮助妈妈打扫卫生为代价请求妈妈带自己去书店买书这样在这儿写下一些有关本课意义或教学内容重要性等方面的总结性陈述。
其次,学生非常主动地开动脑筋,以生动的方式来展示资料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吸引大家,把家长当作听众,多次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家长听;有的学生下了许多功夫,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背诵下来;有的通过生动的表演来赢得大家的喜欢;有的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的,这时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也显得落落大方。谁都想让自己的独家新闻赢得大家的喜欢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3《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然后通过让学生欣赏梅兰芳唱戏的片段,使学生对梅兰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读懂第一段,明白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唱戏的料子,并且知道什么是“料子”?
接着,由这样一个不具备唱戏条件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成就?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三段,在这一段中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些词来理解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并用讲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师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抓住“勤学苦练”来使学生知道他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4《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之后,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主要的问题是教师语言不够生动,学生个人朗读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首先,并没有把自己和学生局限在课堂,教科书的小圈子里,而是努力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而向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其次,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最后,当学生在理解上出现问题时,老师的指点并不是采用"告诉",而是继续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在观察,说说中去自悟。"紧盯"一词在感悟上,很有层次,先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表演理解"什么是紧盯",然后通过全体学生的体验,感受到"紧盯"时的辛苦,接着再通过语言的描绘,知道"常常紧盯"写出了梅兰芳学艺的辛苦和勤奋。在课文学完后,我相机出示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这四个成语,学生对课文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整堂课的教学很流畅,细节也处理得较好。板书的设计,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脉落,清楚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缺憾:
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全文学完之后,应该让学生带着对梅兰芳的理解,和对其优秀品质的感受读一遍全文,课文在学生心中的整体感会更强。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5《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很认真地搜集资料、写教案、制作课件,并在备课过程中,将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办法作为重点设计。由于这一段中有许多重点词语很难理解,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地将其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眼睛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设计让学生上讲台用眼神表现喜怒哀乐,在生动的演绎下,学生就理解了什么叫“眼睛会说话”。
“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级的孩子对其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深切的感悟呢?我设计了一个“练眼神”的小环节,让学生来学学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样的动作,通过出示“黑屏”,让学生紧盯屏幕上来回移动的鼠标来练眼神,这个环节下来,孩子的反应和我预期的一样,他们纷纷表示眼睛很累、很酸,与此同时,学生体验到了梅兰芳当时练习的辛苦。
最后,出示问题“你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大屏幕适时出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中心思想,不管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回顾整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时间的安排上,由于前松后紧,最后的生字学习环节有点来不及,所以匆匆带过,这是比较遗憾的,也是较大的教学失误。另外,在朗读的指导上没有多花心思,朗读的方式不够多样化。
两位师傅给我的点评也是一针见血,让我发现了自己忽略的问题,比如整堂课“学生主动学习”没有体现出来,讲到“找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又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由于我的“性急”,在没有做充分反馈交流的情况下,就急于在大屏幕上公布了答案,并说“同学们找的答案是不是和老师一样?”想来,这句话极不妥贴。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被我自己打破了。师傅还建议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适当渗透课文语段的背诵指导,是啊,我只顾抓“勤学苦练”,忘记了这篇课文时要求背诵的,这样的顾此失彼,真是不应该。
这堂课给我带来的经验教训真是不少,今后势必继续努力,突破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